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读私塾把牛放宰牛宴友 遇大旱瘟疫狂葬亲 (第2/11页)
县城北临淮河,故将县名改为临淮县。洪武六年,临濠府改为中立府。洪武七年,中立府改名凤阳府,府治由临淮镇迁往新城(今府城镇)。因地处凤凰山之南(为阳),故名凤阳。同时割临淮县的太平、清洛、广德、永丰四乡设凤阳县。府、县两署同城。至此,原盱眙县太平乡归属凤阳县。 再说朱元璋的家庭。其父亲叫朱五四,祖父叫朱初一,从事淘金业。他们原来住在金陵句容(今江苏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因被迫交纳元朝高额的黄金税,家产赔光。朱五四八岁时,朱初一带着他和他哥哥北渡长江迁到泗州(今安徽泗县)盱眙县的津里镇居住。 津里镇位于盱眙城西南的七里湖西南角,一片湖光山色。在此地,长大的朱五四娶了陈家的小女为妻。 朱初一去世后,家道贫穷,入不敷出,朱五四只好携妻儿迁移,寻找生计。先到灵壁(今属安徽),再到虹县(今安徽泗县),最后迁到盱眙太平乡孤庄村。 此村位于当地女山湖的南面,分前村和后村。前村基本上是居住了几代的百姓,有两三家大户。后村原是一片无主的乱石荒地,是由外地迁徙到此的贫困户聚集定居形成,先来人的房子都是半石半土墙壁的草屋。因乱石用完,后来者的房子则是清一色的土墙草屋。 朱五四住在后村,靠租田种地为生,属于佃农。传说43岁的陈氏诞生朱元璋时,红光四射,照红了二郎庙。 朱元璋开国后,把孤庄村改名赵府村,寓意红光普照(赵)之村。后村便称为“后府”。至今还在。 1328年(元文宗天历元年、戊辰岁)农历九月十八日未时(下午1~3点),怀胎的陈氏正在帮着朱五四播散麦种,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