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的艰辛路(科举)_分卷阅读15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5 (第3/4页)

匪难,可有此事?”

    西北亡命之徒逃到平阳郡虞县为非作歹的事,在朝野上下闹得沸沸扬扬。

    穆大人身处郡守一职,自然对此事熟悉的一清二楚。

    不过,穆大人既然多此一举的问话,他当然要回答。

    “学生府试归家的路上途经虞县,碰巧经过那座村子,得了村民的提醒后,幸以逃离,事后学生越发觉得蹊跷,便报了官。”

    “西北匪徒一路逃窜过来,杀人如麻,没想到最终落在你的手里。”穆大人感叹。

    谢行俭忙答,“是虞县县衙官爷战略布置得当,全靠他们一举端了抢匪的窝。”

    “你在其中的功劳也不小。”见谢行俭谦虚的不行,穆勒也没有抓着这事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实事情的经过,穆勒作为郡守,是最清楚其中的过程。

    至于穆勒为什么提这事,单纯是想让谢行俭放松放松,毕竟助官府剿匪是正义之事,一般人听长官问起,都会美滋滋的将自己往功劳上贴,希冀能在他面前留一个好印象。

    谢行俭作为半只脚踏入官场的读书人,应该深知这个道理,可眼前这位少年似乎清高的很,将剿匪的功劳全推给了官府。

    穆勒回想起前天收到得那份京城急报,如今在看这位姓谢的少年时,穆勒的眼神颇为古怪。

    难道就因为少年报官救了一村的性命,就值得京城那位大人为他这般奔波,还特意强调将谢行俭学籍调往京城国子监。

    今年国子监接受地方学子的消息,他还是在收到那位大人的来信后才得知,可见那位大人有多心急将谢行俭调到京城。

    穆勒端着茶盏沉吟了一会,突然问了一个牛头不对马嘴的问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