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反派他长兄(穿书)_穿成反派他长兄(穿书) 第14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反派他长兄(穿书) 第149节 (第9/10页)

谁也没有想到解决的方案。

    温善晋对于这种现象,留下了一个?心眼,身为畴昔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其实有接触过,不?少从?地方州府上疏来的奏折,主要便是讲述粮灾的问题。

    很多州府,每岁皆有指定的课税指标,即寻百姓收多少粮食,但百姓不?一定真的能按时递呈指定斤数的粮食,收成好的话,自然能按时纳粮税,但收成不?大理?想的话,就很容易交不?上,交不?上,官民之间就容易引发?矛盾与冲突。

    最让温善晋印象深刻地,便是隶属于祯州府,它这里有六个?县,每一岁的岁暮,到了课税的时节,祯州府的粮食总是纳不?齐,总是缺斤少两,其所缺得?斤数,还不?是一般的多。

    当时,温善晋有仔细地考虑过,要不?要适当地减免一些粮税,但其他宰执大员,是坚定地持反对意见的,祯州府地处江南以南的位置,当地的气候温暖常春,怡然优渥,光照浓烈丰足,水分弥足充沛,没有中原之地的风沙灾厄与干燥天候,易言之,祯州府所处的地方,可谓是得?天独厚,在如此?一个?适宜的地方种大米,竟是种得?缺斤少两,那就不?是粮食自身的问题了,是农民有问题,还有管理?粮食的胥吏,有问题,甚至是当地的知府知州也有问题。

    当时温善晋在这样的问题上,关注并没有那么深,洛阳城离祯州府,拢共有上千里的距离,他对祯州府的百姓并不?那么了解,他们具体是如何种植水稻的,种植过程当中,又?会遇到哪些艰深的困难,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呢?会不?会是这些困难,成为阻绊农民种粮的最大缘由?

    凡此?种种,温善晋其实是不?大知情的,当时公务繁冗,案牍堆积成山,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