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七十年代甜蜜夫妻 第233节 (第7/7页)
地辅导班的课程就招满了。 京沪两地辅导班进展顺利,其他地方更不必说,截止到一月中旬,光临江本地的辅导班数量就增加到了三十家,省内外其他城市也开了将近十五家辅导班。 且因为高考取得的成绩不错,且辅导班上过《经济日报》,这些地方的招生也很顺利,课程也都是满的。 于是,今年虽然新开了二十多家辅导班,光投入就有十来万,但因为辅导班不愁招生,年底清账时,扣掉预交的次年报名费,账上也有好几十万的结余。 因为账上有钱,这一年的年会举行得格外隆重,场地定的是临江最好的饭店,来的人包括辅导班的全体带课老师和管理后勤人员。 这里的全体可不是单指临江本地,外地辅导班除了家里有急事的,其他人基本都来了。 外地员工大老远地过来,肯定不能让人吃完饭就回去,所以除了开会吃年饭,程蔓贴心地留出了时间让大家畅玩临江。 至于这期间的住宿和往来车费,则由辅导班全包。 这福利不仅限于外地员工,本地员工想住饭店的也可以,过年要回乡,辅导班也会辅导车费,主打的就是一视同仁。 这次年会办得那么隆重,可不是因为程蔓人设钱多,她是有目的的。 一是想让各地同事见个面,免得同事几年连人都不认识; 二也是想通过这些,加强员工、尤其是外地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这样大家工作时才会更尽; 三是人都来了,肯定要顺便开个会,各辅导班的人凑到一起,能更明确地看出哪里管理上有不足,方便调整。 而且基层员工凑到一起,肯定会有交流,期间能透露出不少信息,她也能听到更多声音,不至于让辅导班成为各地负责人或者校长的一言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