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5章 (第3/3页)
戏中的卡牌组合啊!不同的顺序不同的时间能达成不同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按需求定制方案。 根据叶老师的建议,宁小统决定先从改良大豆根瘤菌开始。 这是一次尝试性实验,一方面是要选定主材,另一方面也要验证一下模块方案的可行性。初步的打算是将根瘤菌样本作为主材放进反应炉进行融合反应,融合反应的对象是梭变1号的耐寒耐寒耐盐碱的属性。 虽然是尝试性实验,但实验的难度其实一点也不低。根瘤菌是真菌,与梭变土豆的差异远比草木本之争远多了。更别说真菌并非植物,符纹对它起不起效都不确定,真是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 叶老师说他是异想天开,但宁小统执拗,偏要试试看不可。 如果实验成功,那他就拥有了增加固氮量的新辅材,这东西不但能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蛋白质量,还可以后续应用在花生、紫云英等作物上,实现种植的经济效益。 统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宁小统打开反应炉,又从实验室的搬出一保温箱的根瘤菌培养片。 把系统上交给国家的好处之一是资源大倾斜,再也不用自己跑去野外挖梭梭或者沙棘,农研院的冷链运输车会送来各品类植物样本,只有想不到没有找不到,而且还保质保量。 宁小统开始逐一浏览各菌种的介绍。 大豆根瘤菌其实在现实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甚至华国东北部的大农场还开发出“傻瓜套餐”——根瘤菌 盐酸二胺 钾肥模式。但宁小统还是想要自己研究。毕竟作为主材的菌种要有很强的耐受性,而且还可以作为辅材与其他主材融合。介于梭变2号叠加形状后出现减产的惨痛教训,宁小统决定进行单项实验后再两两叠加,坚决杜绝所有负面属性的出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