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_142【大同分田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42【大同分田论】 (第3/6页)

书院山长,但只偶尔过去讲课。李先生为书院副山长,也是有空过去看看。陈茂生为司业(教务主任),主管书院的具体事务。对了,那位王知县,在乡下转了一圈,回到府城有些别扭,也让他去书院做教授吧。”

    “哈哈哈哈!”

    众人发出一阵哄笑。

    原庐陵知县王调鼎,愿意从贼,又不愿从贼,扭扭捏捏很不爽利。

    但是,王调鼎和欧阳蒸共同执笔,写出一篇理论性文章——。

    切入论述的角度非常刁钻,源自那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啥意思?

    地主不断兼并土地,属于人之道,是人性的必然。赵瀚主持分田,属于天之道,是在替天行道。能以有余而奉天下,可以称为“有道者”,赵瀚及麾下官员便是有道者。

    这篇文章写得很玄乎,普通小民根本看不懂,但对读书人却非常有说服力。

    那些得到了好处的底层士子,更是对推崇备至。有了这篇文章,他们就彻底放下心理负担,高高兴兴跑去分田,因为分田是奉天道而行事。

    陈茂生喊出的粗俗口号,专门针对普通百姓。

    王调鼎、欧阳蒸的文章,专门针对天下士子。

    可惜,两人把文章写出来,都不敢署自己的真名。一个化名王范,一个化名欧震,偷偷摸摸跟做贼似的。

    王调鼎、欧阳蒸都是神童出身,前者十一岁为廪生,后者十三岁为廪生。果然肚子里是有学问的,赵瀚看了文章非常满意,亲自给他们做推荐人,把两人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