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_603【货币外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03【货币外交】 (第4/5页)

在村镇地区的钱粮铺。老百姓在附近村镇,就能用粮食换钱,虽然往往被地主坑害,但终归是能换到银子来交税的。

    而朝鲜呢,铸钱技术糟糕,铸多少亏多少,所以才找中国换钱。朝鲜一直在征收实物赋税,农村地区广泛处于以物易物阶段,如果不把民间钱粮行铺开,换再多中国钱都流不进农民手中。

    这些钱,只会在首都附近流通,一旦短期流入过多,分分钟通货膨胀到爆炸。

    赵瀚为啥对朝鲜情况知道得如此清楚,是因为有大臣汇报过。这些年逼着朝鲜卖粮,很多时候银子都不能用,必须运去布匹之类的货物交换。

    而中国的海商,也经常在朝鲜以物易物。

    一直到满清大败之后,从江南前往辽东、朝鲜做生意的越来越多。中国的银元和铜钱,才渐渐被朝鲜人接受,而且只在汉城可以使用。

    “你们这样搞不行,”赵瀚对随侍女官说,“把费纯叫来,来去都坐马车。”

    费纯很快就乘坐御辇进宫,赵瀚把情况介绍一遍。

    于是乎,费纯开始耐心解释,并给朝鲜设计钱币流通框架。还是沿用大明那一套,朝鲜政府换钱之后,借贷给各地的商贾士绅。那些商贾士绅,又借贷给下一级士绅。底层士绅地主,在村镇开设钱粮铺,供农民交税时以粮换钱。

    金堉听完,仔细思考其中利弊。他完全能够想象,农民为了交税,急于用粮换钱,肯定被地主狠狠宰一刀。

    但也只能用这种法子,大明的农民换银子交税,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可以不被钱粮铺敲竹杠,直接把粮食运去县衙,然后被官差额外收取火耗。

    脑袋里一道亮光划过,金堉猛然欣喜,因为他想到了这样做的好处。

    他负责来中国换钱,今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