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_208【徐霞客见闻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08【徐霞客见闻录】 (第6/6页)

客进入山中,发现到处都种植番薯。

    只有少数山民在打理田地,大部分山民反而在修路,不论男女,甚至老幼也来帮忙。

    四年义务教育,暂时还无法推广到山里,小孩子依旧几岁就干农活。

    徐霞客忍不住走过去,抱拳问道:“这位老丈,此地徭役很重吗?”

    “修自家的路,算啥徭役?”老人其实也不老,五十多岁而已,但已经白发苍苍、皱纹遍布。

    徐霞客只得又问:“既非徭役,官府可给工钱?”

    老人笑着说:“修自家的路,要啥工钱?”

    徐霞客迷惑道:“不给工钱,也不算徭役,那这修路算什么?”

    老人高兴道:“赵先生让修路,咱们就出力修。这一片的山路,都归大树坳(村),等路修好了,下山也容易了。闲在家里没事做,还不如来修路,今年修不通,明年再来修,迟早是能修好的。”

    “官府没逼你们?”徐霞客问道。

    老人还是在笑:“修自家的路,还用得着官府逼着?”

    其实道理很简单,以前修路,最大获益者是山中地主。

    而今修路,获益者是全体农民!

    老人张口闭口“修自家的路”,这是具有了主人翁意识。他们以前不能做主,现在可以做主了,他们自己就是山路的主人。

    从新中国建立,到公元2000年以前,中国农民也是这样修村道的。

    不拿政府一分工钱,自带工具,自带干粮,开山劈石,修建属于自己的道路。修完之后,每年还要维护,男女老少干得热火朝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