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_615【终极舔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15【终极舔狗】 (第2/5页)

浇铸为活字;一种是用木活字,直接在范泥上印字,再用青铜去浇铸。

    两种方法,浇铸完成之后,都需要工匠慢慢打磨。

    明代虽然活字印刷成为主流,但官方印书还是以雕版为主,直到清朝的官方印刷才变成活字。

    大同朝廷也顺应时代,今后礼部用木活字,司礼监经厂用铜活字。除了成本之外,印刷效果没区别,不是专业人士根本分辨不出来。

    赵瀚终于打破皇室不办企业的规定,司礼监经厂就是皇室印刷厂,专门出版比较冷门的孤本,或者是其他书局不愿印刷的科学类书籍。平时也能接私活,靠给民间印书赚外快,但皇室若下达任务,一切私活都靠边站。

    赵瀚问道:“铜活字做了多少?”

    施慰贤回答:“启禀陛下,铜文字已铸成五万余枚,铜标点已铸两千余枚,无字铜子已铸一千余枚。总共耗银三万余两。”

    无字的白板铜子儿,不是用来雕刻缺字的,而是用作空白内容印刷。如果临时缺哪个字,可以暂用木活字代替。

    确实挺费钱的,除了铸造成本,工匠后续打磨也麻烦,每个字的工钱就不少。

    康熙朝编撰古今图书集成,铸造铜活字上百万枚(也有说几十万枚)。乾隆皇帝很有意思,把爷爷的铜活字全熔了,一些拿去铸造成铜钱,一些改铸成雍和宫的佛像。

    康熙要是真的泉下有知,不晓得是否想把这孙子打死。

    赵瀚手里拿着永乐大典戏本翻阅:“五万枚铜活字还是太少,只能印这种小册子,至少要五十万枚才行。”

    施慰贤说道:“五十万枚铜活字,十年之内应能铸完。”

    赵瀚吩咐道:“此书先印三千册,批发给京城书商,若卖得好再行加印。”

    施慰贤领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