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_342【造反造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42【造反造反】 (第2/6页)

用,早十年明白也没用,“天”是他的法统来源,以民为本他就不是皇帝了。

    合上书页,崇祯写下一道中旨,让随侍太监带出去,交给司礼监和内阁过目,然后拿去制敕房写成真正的诏书。

    首辅薛国观看到圣旨内容,虽然震惊无比,却又不动声色,甚至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难怪皇帝近日不理朝政,难怪皇子皇女突然消失。

    原来崇祯已经躺平了等死,还将公主下嫁给赵瀚,要册封那赵瀚做吴王。

    薛国观认认真真草拟诏书,交给制敕房和司礼监制诏落印,然后让礼部雕刻“吴王”和“驸马都尉”大印。

    几天时间,大印刻好。

    礼部、司礼监、行人司、锦衣卫……这些机构打破了头,抢着去南京给赵瀚宣诏,一是可以跟新君结个善缘,二是可以趁机南下避难。

    薛国观没想着离京,他在京城的浮财和产业,起码价值两三百万两银子。

    他离开北京能去哪里?

    回陕西送死吗?还是半路被匪寇劫道?

    他只能蹲在京城,等待新君到来,然后麻溜献城立功。李自成来了是这样,赵瀚来了还是如此,反正谁来北京他就降谁。

    当然,薛国观更希望赵瀚先来。

    毕竟朝廷早就传遍了,江西赵天王不抢银子,只是要强行分地而已。若那李自成来了,多半得拿出一笔,流寇可是出了名精于抢掠。

    由于崇祯不理朝政,官员们也自暴自弃了。

    大量银子不多的官员,干脆挂印而走,拖家带口往南京跑。他们不是去从贼,而是去投靠大明吴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