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09【正面交战】 (第1/6页)
夏镇。 隆庆三年才升级为镇,明中期的时候还叫夏村。 这是因为漕运新渠竣工,夏村港口船舶数量剧增,当地工商业变得日趋繁荣。 几百年之后,夏镇将发展成微山县城。 明末的微山湖,还没有彻底成型。不过,万历年间黄河决口,在这片低洼带形成湿地,再多决口几次就能变成湖了。 一艘箭型小船,飞快驶到港口,大喊道:“八百里加急!” 港口的另外两艘小船,立即前来接应。 “送去哪里?” “去沂水县,给张铁牛将军!” 新出发的两艘小船,各自领到四份军情文书,犹如离弦之箭般,朝着东南方驶去。 哪条船先到下一个站点,就由哪条船先递出军情,一直接力航行到最终点。 中国古代打仗,河流非常重要。 历朝历代,大规模南征或者北伐,主力几乎都是顺着河道前进。因为可以用船来运粮食,不仅能加快行军速度,还能大大减少民夫数量,大大减少对军粮的消耗。 江西起家的大同军,已经把内河船只给玩出花了。 专门打造了一种小船,由小渔船改造。因为加长缩窄船身,船型似箭,又称“箭船”。 逆流时两人协力划桨,其余时候可以轮流休息。 如果不恤体力全速前进,在静水状态下,时速能够达到35里以上。 当然,这会把人累趴下的。一般传递普通军情,静水时速约在20到25里之间,桨手能够划得非常从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