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进军苏联。 (第3/7页)
“山羊“)。明朝在此地设有亦麻河卫,清朝该地属于吉林将军辖地。1860年,根据《北京条约》,该地并入沙俄,仍称伊曼(俄语:nmah)。苏联政府将其更名为“达利涅列琴斯克“,意为“遥远的河流“。但伊曼一名在中国文献中仍有使用。但是这里的人口太少了,那个团长也是带领士兵投降,接着大批的黑龙江的老百姓往这里移民,一个人可以拥有100亩土地,苏联人也是一样,一个村一部拖拉机,这个条件简直是太好了,还有就是五年不用交任何的税收,那些苏联农民也是一样。 江强他们继续北上没有几天到了伯力苏联的名字叫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为哈巴罗夫斯克原名。曾为中国领土,1860年被俄罗斯割占。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口东岸,人口约50万。是苏联的一个大城,这里唐朝的时候唐为黑水都督府驻地﹐开元十年(772)在此设置勃利州。辽代设五国部节度使,为五国部之一的阿里部驻地。辖黑龙江下游各部,博和哩为五国头部。金代为胡里改路(今依兰)辖地。元代属水达达路管辖。明代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在其附近的希禅屯置有喜申卫。明朝在此设巴忽鲁卫,隶属于奴儿干都司。 清初,始由宁古塔昂邦章京(总管)管辖,后划归三姓副都统管辖。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在此设博和哩噶珊。亦作勃利﹑剖阿里﹑颇里﹑婆离﹑博和哩﹑波力﹑伯利等。皆系女真语同一词的不同汉语音译﹐原意为“豌豆“。1858年﹐俄国在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后﹐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