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六〇、市场和干预 (第4/4页)
装甲钢生产,由于与德国海军达成了供应协议,克虏伯财团才能在数年之内就形成了年产50万吨装甲钢的生产能力,这在英美自由竞争经济模式下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英美经济模式中,企业要承担投资所造成的一切风险,而德国方面由于政府的采购保证,已经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当然,这有时候也不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而奥匈帝国所采用的经济模式几乎与德国一脉相承,不过,李海顿为了保证企业保持一定的竞争力,一直在强调每个行业最少要保持两家相互竞争的企业存在。即使伊斯莱亚财团已经是整个帝国内最大的垄断性财团。 比如装甲钢采购,一直由林茨钢铁厂和卡尔森钢铁厂在相互竞争,中标企业只能得到订单的百分之八十,剩余的订单则要保证另一家工厂的生产。 德奥所采取的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有点类似于介于垄断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的一种经济模式方式,这有利于保持企业的海外竞争力,弊端是不利于小型企业的发展,造成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 这也是德意志民族本身的一些弱点,在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生活严谨的德意志人远落后于热情奔放的拉丁民族。 现在,为了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李海顿开始向北洋政府在积极地推销他的国家干预经济计划。 采用的方法说来有些可笑,正是他盗用的所谓“苏联援建”方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