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 (第4/4页)
地。 赵家几十年前,本是南方的扬州人士。在赵子殷祖父那一辈,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毁了家乡的一切,不得已才是背景离乡,到了徐州讨生活。也是一场际遇,赵子殷的祖父遇上了贵人,又识些文字,谋得了文书的差遣。有这等官府的背景靠着,几十年下来,赵家在徐州的封县算是站稳了脚跟。 赵子殷是赵家庶子,他是成家得立业,为子嗣谋些后路,为将来老父百年之后的分家,求一份谋生的差事。所以,赵子殷在熄灭去白鹿书院寻得前程后,就是想到了他姐夫那边的亲近关系。 赵子殷的嫡姐赵婉仪是嫁回舅家,嫁给表哥米振元为嫡妻。 米家是灵安县的大户,不同于赵家是近几十年才迁来封县。米家是灵安县的地头蛇,按米家的族谱记载,米氏在灵安县生活已经有五百载左右的光阴。在灵安县本地,米氏可谓是根深地固,势力盘根错节。 赵子殷从他重生的记忆里得知一桩能利用一二的事情,那便是灵安县前年到任的县令,在去年纳了一房妾室。那房妾室姓米,正是赵子殷嫡姐赵婉仪的小姑子。 赵子殷心头清楚,借着这一层亲眷的关系,他若是想在县令的衙门里谋个文书之类的差事,是轻轻松松没什么意外的。 沈铸能借了妻族助力,攀附于周国公世子身边,谋得前途光明一片。 赵子殷自然能借了姐夫家的势力,攀附于灵安县令刘元德的身边,讨个生活顺随。 刘元德,景泰二年到灵安县就任七品县令,当了县令这么位卑而权重的“百里侯”。他的出身不是什么难查的消息,至少,赵子殷有了前世的记忆相助,不查也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