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章 为了不赚钱,陈总决定亲自参演! (第2/6页)
,第一种是扮演型超梦,第而种是体验型超梦。 二者可以简单地对应为游戏和电影。 扮演型超梦,顾名思义就是创造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超梦空间,让玩家穿越进去,自由扮演其中的角色。 玩家以第一人称视角体验各种内容,与超梦中的各种元素进行互动,自由度比较高。 体验型超梦,是让体验者带入固定的流程和情绪,相当于是以第一人称视角经历一场无比真实的电影,一般不允许体验者做出流程之外的行动。 前者的制作相对简单,通过各种资源架构好一个世界,设定好互动元素以后,将玩家扔进去就可以了。 后者的制作则要复杂一些,在前者的基础上还需要超梦演员。 在表演的过程中,制作人会用特定的设备采集超梦演员的动作、情绪等内容,经过剪辑之后灌输到玩家的意识中。 玩家体验到的,就是录制设备采集到的真实情绪,虽然是剪辑过的,但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 而这种情绪的灌输并不是毫无成本的。 制作完成的超梦可以用纯数据的形式拿到网络上,也可以制作成实体,直接放入游戏舱体验。 但这可不仅仅是网络版与光碟版的区别,它们在情绪传输上有根本的不同。 网络版的超梦最多允许传输10%的情绪。 不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只能在10%的这个范围内进行调节。 而实体版的超梦在理论上则是可以传输超过100%的情绪。 当然了,高百分比的情绪传输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将痛觉调整为100%甚至更高,那么玩家可能会在超梦中被活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