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 (第2/4页)
流下,冲开血迹,冲开污渍,顺着脖颈汇入胸腔,直至与那颗已经停止跳动的心脏覆盖、包裹、交融、淹没。一丝浅笑爬上她的嘴角。 再见了,云汉宫。再见了,梅州城。再见了,五老峰。如有来生,我愿作五老峰的一株梅树。 不落红尘,只伴青山。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此时的丰州城正是红肥绿瘦、百花争妍的好时节。大路上行人,无论男女老少,头上簪花的不少。还有一些妇人,手里提着竹篮子,三五成群在路旁田野寻野菜,篮子里装满了绿油油的春碧蒿。天上偶尔几只乌黑黑的燕子飞过,叫声清脆,令人愉悦。 城外的驿道旁边,有一家不起眼的小酒馆。酒馆门前竖着一面镶红边的酒旗,偶尔一阵歪风吹过,吹得酒旗猎猎作响。酒馆旁边有一棵歪脖子老榆树,长满疙瘩的树身上系着一头健壮的毛驴,一身黑毛光滑又顺溜。毛驴看上去脾气极差,一脸不耐烦,两只前蹄嗒嗒嗒嗒刨着黄土,两只鼻孔吭哧吭哧喷着粗气。 老榆树旁边有一大片空地,一群打着赤脚的儿童在那里放风筝。风筝上印着“连年有鱼”“百蝶闹春”“麻姑献寿”的图案,竹骨上还加了哨子,飞在天上哨子吹得呼啦啦的响,十分欢快。风筝下面一群稚童时而叫喊,时而拍手大笑。有时又扭打成一团,打得灰头土脸,衣服撕破了,也没有大人去劝架。 路上有十里八乡的说春人在挨家挨户的送“春牛图”,二开红纸上印着节气和农夫耕田的图样,每到一家,触景生情、见啥说啥,主要说些春耕和不违农时的吉祥话,直说得主人笑哈哈乐意给钱为止。 酒馆里面就更热闹了,过路的贩夫走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