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归黄金年代 第353节 (第8/9页)
车子在修理厂改头换面,然后再从其他渠道出手,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张斌来之前已经找人打听过了,这种方式甚至还能预定款式,到时候只要想要那一款对方就能搞到那一款,至于价格远比国外渠道的更低不少,这样一来利润就更高了。 其实真追究起来,国外渠道的来源有部分也和香江本地的来源差不多,这是这个行业的惯例,当然真正追究起来也没这个必要,因为货到客户手上都是经过处理的,不是专业人士根本看不出来。 张斌当过知青,相关的书籍早在当年就看过无数遍,里面的内容也是背的滚瓜烂熟。 书上说过,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豪不畏惧。 对于这个说法张斌以前是不以为然的,而当他回到沪海跟着宋援朝做衣架买卖,为了利益最终分道扬镳,然后又因为事发跑到羊城,接着又在鹏城做了那么大的事坐船逃到香江,又在香江渐渐混出头。 他的经历完全证实了书上所言不虚,只要有利益可言,什么事都能干得成,如果不成那么就是利益没有到位的缘故,这已经是张斌的座右铭了。 正是因为如此,张斌并没有在酒桌上显露出一副急迫要做成这笔买卖的样子,反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做出这样的姿态就是想让对方造成一种错觉,哪怕他自己内心深处是很迫切的。 见过面后,张斌暂时留在了羊城,每天不是在宾馆睡大觉就是带着小弟出去闲逛,仿佛一个来内地旅游的香江商人一般。 等了几天,心里有些焦虑,甚至觉得是不是主动找高老板打听打听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