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师_分卷阅读13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39 (第4/4页)

初六,不晴不雨,至多七日而已。怎能算得“久阴不雨”?史官的一支笔,当真可畏可怖。将来后人翻阅史料,只当天象示警,不欲女主监国,连皇帝也会被后人当作一个惑于近习内室的昏君。

    如今皇后摄政已成定局,再多上谏也是枉然,这些文臣们便写史直书胸臆。

    我朝一向不因言治罪,也不干涉史官拟史。然而,便要因此纵容他们胡言乱语么?

    又见另一张稿纸上写着:

    “……昌平王坐藏金辇,诏诣郡狱。着三辅守案验诘责,终无一言。上大怒,诏曰:‘……周襄王恣甘昭公[111],孝景帝骄梁孝王[112],朕不忍效。宜遣归京师,诣黄门狱论罪,下公卿廷议。’”

    我呆看了一会儿,一个内官见状连忙收拾起稿纸书册。我忙道:“两位大人既然公务在身,玉机不敢搅扰。”两人相视一眼,携手而退。

    因为一个金辇,皇帝竟然将昌平郡王高思谊比作妄想夺位的甘昭公和梁孝王。不但如此,这诏书不是连太后也责备了么?自裘后被废,我深知皇帝心思深沉,但好歹还留有几分仁慈。如今因为亲弟私藏敌人的金辇,就怀疑他有不臣之心。我记得前些日子在太后处请安,太后曾说昌平郡王在关中打了胜仗。如今既已任命三辅守,想来关中已全然在我朝掌握之中。想不到西北局势刚刚稳定,皇帝就容不下功臣了——尤其是自己的亲兄弟。然而,昌平郡王为何如此刚硬,竟然“终无一言”?本来只是在关中受审,若好言申诉,再加上太后求情,皇帝未必不肯原谅他。如今皇帝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