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二章 趁着空闲搞些事(9k字) (第7/13页)
因此远处有栋五层建筑相当显眼: “矾楼就在那儿呀,而且再过个西角楼大街,边上就是御史台和西尚书省了,那儿的一栋房得好几万贯哩!” 听到这个数字,徐云也不由咋了咋舌: “好家伙,一栋房要几万贯?” 小三儿可劲儿的点了点头,眼中划过了一丝羡慕: “是哩,那儿可是京中最贵的一块地界了。” 徐云又看了眼矾楼,也就是后世有名的樊楼,眼中的惊讶仍旧没有褪去。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 此时北宋的房价,比起后世都不逞相让。 在北宋前期。 汴京一套普通住宅的价格大概一千贯出头,并不算贵,因为这是一家数口甚至十数口一起住的屋子。 综合物价大概等于后世的六十到一百万,这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到了北宋后期。 汴京房价就跟发了疯似的,一年涨一大截。 根据人大历史学院包伟民教授在2014年出版的《宋代城市研究》中估计。 北宋后期的汴京的人口密度,甚至达到了12000-13000人/每平方公里。 要知道。 哪怕是后世燕京那个热心群众扎堆的朝X区,人口密度才每平方公里七到八千呢。 当初欧阳修在做知谏院兼判登闻鼓院主判的时候,甚至只能去选择租房子。 还有一位对房子怨念很深的则是老苏的好友,苏轼的弟弟苏辙。 也就是老苏好友老苏的弟弟老苏。 苏辙和之前提及过写诗吐槽老花眼的白居易一样,也不止一次的写诗吐槽过房价。 比如“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 以及“我年七十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