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二百零一章 大的要来了(7.4K)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一章 大的要来了(7.4K) (第5/11页)

意会道:

    “赵院士,小徐的推导是正确的?”

    “怕是不止是正确这么简单哟。”

    赵政国摘下眼镜,食指和大拇指揉了揉鼻梁骨,随后说道:

    “按照小徐计算出的结果,那条轨道中很可能存在一枚特殊的粒子,并且与4685之间的关系很可能符合......”

    “介子交换理论。”

    “介子交换理论?”

    听到这个词。

    潘院士微微一愣,旋即瞳孔骤缩。

    介子交换理论。

    这是一个被提出很久,但前端研究依旧成果不多的理论。

    介子交换理论的释义其实很简单:

    单个π介子交换产生核子间的长程吸引作用。

    双π介子交换产生饱和中程吸引作用。

    而ρ、ω分子交换产生短程排斥作用。

    其中π介子的自旋为零。

    称为标量介子。

    ρ、ω介子的自旋为1。

    称为矢量介子。

    它们的静止质量不为零,这确保了核力的短程性。

    而矢量介子的非标量性,又保证了核力的自旋相关性。

    它涉及到了相对论单玻色交换势、核力介子交换的非协变微扰理论,以及能量无关N-N介子交换势和巴黎势等等。

    很简单对吧?

    不过虽然概念上很好理解,但它实践上却一直没什么关键成果。

    目前最能证明介子交换理论的就是K介子,外加一个底夸克的D0粒子。

    介子尚且如此。

    就更别提同样是强子的超子了。

    至于这个理论有什么用呢?

    概念上的价值自然首推核力研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