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六章 微粒的爱情 (第8/16页)
衰变,粒子探测器就能接收到衰变放射出的粒子。 然后发出信号让锤子打碎装着剧毒物质的瓶子,这样猫就必死无疑。 如果粒子不衰变,猫就会活着。 也就是说猫的状态,由粒子是否衰变决定。 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 而在量子的世界里。 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波态,即猫生死叠加。 猫到底是死是活必须在盒子打开后、也就是外部观测者观测时,物质以粒子形式表现后才能确定。 其实吧。 薛定谔提出此思想实验的初衷。并不是要证明什么。 他只是在表达对波恩统计解释的不满,并对哥本哈根诠释进行讽刺。 只不过俗话说得好,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位虐猫狂人用实验将微观和宏观联系在了一起,把量子行为拓展到了宏观世界,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 这个实验成功地使问题从讨论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宏观世界的逻辑思维。 而这个实验的进一步延伸,就是纠缠态的概念了。 也就是说。 那些微粒的‘先祖’们在被观测到后。 这个信息便会通过信使粒子...也就是规范玻色子传递到微观世界。 所有的同类粒子无论在宇宙中的哪个角落,都会‘知道’自己被观测了。 这是涉及到了共动坐标和宇宙尺度因子的奥秘,哪怕是微粒们自己也知之甚少。 随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