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8章,清-乾隆-竹黄雕夔龙纹纸刀 (第3/4页)
说:“这东西还真不太好判断,竹黄,也叫竹簧,翻簧。是以大型的南竹为材料,将新鲜的竹黄片--就是去青皮的内皮,经过水煮、晾干、压平等工序,然后把竹片贴到各种形状的器物上,通常是贴到木胎上。 以木做胎,所用的木料有楠木、柏木、杉木、檀香木、红木、乌木和黄杨木等。尤其是黄杨木,其色泽与竹黄近似,质地细腻,是上等的珍贵原料。一般先用这些木料做成各种形状的器物,然后在器物的表面,贴上竹黄,有的因为装饰纹样的需要,要贴上两至三层竹黄。 现存的竹黄器皿上,常用的纹饰有如意、方夔、连瓣勾莲、回纹、雷纹、蝉羽纹、山水人物和花鸟等。 竹黄工艺要求贴片衔接紧密,接榫斗角,毫无榫迹。 竹黄工艺始创于荆湘邵阳地区,制成的器物有匣、盒、盘、文具等。器物表面呈鹅黄色,清淡幽雅,大多为光素,很少有纹饰。 他最后说道:“秦老板如果见到没有纹饰的竹黄,或许就能认出来。” 于老师点头:“没错。竹黄贴到木胎上,如果能够贴的恰到好处,的确可以天衣无缝,但是竹筒的纹理,不可能做改变。如果没有纹饰遮掩,仔细辨认,还是能看出与竹雕的区别。 沈瑜说道:“竹黄工艺品风行各地,嘉定竹雕的工匠学到这手艺之后,就在木材上铁几层竹片,然后再进行雕刻。” 他拿出西番莲纹的裁纸刀:“于老师,您看,刀柄上至少贴了两层竹片儿。” 他把松动的玛瑙拿了下来,露出扁椭圆形的基层材质。 沈瑜说:“镶嵌有点儿松动了,但是,正好可以看到里面的工艺步骤。您看,这里面是两片黄杨夹住象牙柄,然后又贴了两层竹黄,再雕刻纹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