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7 (第3/4页)
眼下,救不救得尚且不论。公子那样的人,若他们要打,怎么经受得起?” 言罢,又哭了几声,抽抽噎噎,只是颠来倒去道: “怎么,怎么经,经受得起……” 那王大公子闻言,心中也痛,便忙将他扶起,宽慰他说: “你且安心,那大理少卿郑骍是我父亲同乡,当年进京赶考之时,还住在我家的。我这便差人去送信打探,相信不日就有回音。况且,我料想大理寺的人不敢对子疏动手。又不是画了押,判了罪的,他年若算起账来,谁都消受不起。再者,也幸而此事不是京兆府主管,若落到那辜玉清手里,不脱层皮是难见光了。” 怀琴此时一腔思绪全托在何远身上,听王进宽解,一时也辨不分明,只好直着眼睛点了点头。王进因见他止住了哭,便又问他: “何鸿胪眼下可在家中?” 怀琴知他是问何敬的事情,便忙回说: “在的。因忖着拿些银钱,好使人托话,如今正翻箱倒柜呢!” 王进听罢,心中更是悲痛,险些也红了眼眶。那何子疏与他一同长大,纵是跑马放鹰的损友,却也情同手足。如今他遭逢大难,家中又无依靠,就连托人传话的银钱也要四处搜罗,可知那何家近年来也是外强中干,不复当初。 而那王大公子如此一想,便又生出几分胆寒意味,暗道那琵琶伎往日让他忖度用度,俭省节制,竟是思虑到了极处。若无玉山在此间辖制,只怕万贯家财也是随手漫掷,攒不下一文半钱,若真有甚么不测风云,且不知又该如何。 那琵琶伎见王进怔怔然不语,又忖他向来心软,遂道: “伯飞,你且稳住了,有甚么难处,我与你一道来解。便是你我解不得,也自有能解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