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4章 醍醐灌顶 (第1/8页)
齐磊的问题说到了点子上,但对大人来说,也不是什么醍醐灌顶的豁然开朗。 尚北大米为什么不能卖到泰国米的高价,其实很好解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时代的局限性。 毕竟还是九十年代,国家开放商品粮政策没多久,尤其是粮食主要产区的东北。 直到九八年,尚北粮食市场管控也是极严的,粮商来当地收粮需要的手续不是一般繁琐。 不但需要粮食口各级部门的批文和手续,连交通机关都得有通行证。 当然,这也只是一部分原因。真有心为之也不是不能克服。 此时,郭丽华开口道:“其实吧,能做!” “那套设备是RB进口的,专门就是干这个的。但是运营成本高,当初买来就是走个政绩。” “也不是没人想,就是没那个胆子做。再说,这事只能粮食口牵头儿,谁来cao这个心呢?” “再有就是,包装和营销的问题。泰国香米都是从国外做的包装,一搭眼就上档次。咱们的米只是用大编织袋子一装,怎么卖那么高的价?” “你想做那种精致包装,咱北方都没地方做去!” 归根结底还是落后,观念落后、体制落后、技术也落后。 吴连山接过话头,“其实说白了,还是咱们国内没有粮**加工的概念。” “哦。”齐磊就像个受教的孩子,认真听着。 等着大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完,这才接了一句,“那还挺可惜,咱尚北大米才一块钱,要是也能卖泰国米的价,可是不少挣呢!” 大人们当乐子听,郭丽华还揶揄他,“卖几天袜子瞅把你能的,哪那么简单?” 然而,这话说者无心,却是听者却有意。 别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