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章 过尽千帆皆不是 (第3/4页)
本,也没找到第五本三国演义啊。” “该说不说,朱七牛能有如此际遇,他的爹娘功劳不小,一个勤勤恳恳,一个富有智慧,对上孝敬父母,对下关爱子侄,知道宋濂是高人,还十分听他话,真是活该有朱七牛这么个神童儿子。” 朱元璋转念又一想:“这孩子竟能在宋濂的放养教学中自学论语,背的头头是道,还每天抽空抄书,帮着朱四虎收账,这脑袋到底是咋长得,咋就这么厉害呢?” “不行,咱对这孩子实在是感兴趣,等不及在他殿试时才见他了。” 想罢,朱元璋提笔写了封诏书——咱听闻溧水县大河村乡间小儿朱七牛四岁能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大学、论语等书,还曾做出临江仙、豆腐诗等诗词,实乃天降神童,颇能彰显大明文风鼎盛,未来可期,着于八月十五中秋节之前将朱七牛请来应天府,与咱和百官、京城百姓一同过节。 皇帝诏书很快下发到了中书省。 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看过后,面上恭敬,心中却是倨傲一笑,文不文白不白的诏书,鸡抓一样的文字,这种人竟也能当皇帝,比起我可差远了。 稍稍琢磨了片刻,胡惟庸命人喊来了中书省右丞相和几位参知政事。 也不将朱元璋的诏书给几人看,胡惟庸直接代为下令:“皇上有意召集有文采的士子前来京城共庆中秋,以彰显我朝文风,你们把意思传达下去吧,让各州府都搜罗一番,把这件事办的漂漂亮亮的。” 右丞相汪广洋问道:“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