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9章 阶前梧叶已秋声 (第2/4页)
“这个嘛……我不知道你为啥在这儿,但我知道这里是春和宫,我父亲说你跟我差不多大,让我可以来找你玩儿。” “哦。” 朱七牛对于春和宫的名字依旧毫无反应。 毕竟他才四岁,压根就不知道春和宫是太子的东宫。 朱雄英虽然是天潢贵胄,可同样年纪很小,加上太子妃一向勤俭孝敬,从不铺张浪费,也从不以自身富贵而骄纵,并没把他教成目中无人的性子,所以他对于朱七牛的反应也没觉得奇怪。 两个年纪相差没几个月,性格都很好相处的孩子就这样认识了。 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些大人听不太懂、他俩却能笑个不停的话。 ……雄英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太子朱标是很忙的,朱元璋放手了太多事务去给他做。 毫不夸张的说,他已经是大明的常务副皇帝,很多官员任免看似是朱元璋的意思,其实都是太子的意思。 好比对朱七牛有提携之恩的溧水知县万三重,经过朱标仔细琢磨后,由正七品的知县被升迁为正四品的应天府同知,成了应天府尹黄育才的副手。 一般而言,州府的同知多为正五品,有的小州的同知官职更是只有从六品,但应天府作为京城,自然不可相提并论,因此府尹为正三品,同知为正四品,单是应天府同知的官职,便比一般州府的知府、知州的官职还高。 从正七品到正四品,万三重整整越了六个官阶,顶的上一般官员数十年努力,可见朱标权柄之重。 当这一消息传开,胡惟庸老郁闷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