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80 (第2/4页)
下了。 他没有再找下去,抱着这几本书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按照顺序开始翻阅下来。 他看的第一本书是讲邓谦文的。 看着看着,闻瓦就看到一个眼熟的名字——季衡玉。 书上附的是邓谦文生前所写的最后一篇散文,介绍的是他病沉时和季衡玉的一场对话。 这篇散文一直没有面世,是在关雅出版这本书时,才首次与读者见面。 闻瓦起了些兴趣,认真读下去。 但读着读着,理解能力不错的闻瓦就觉得一句话颇有深意——“以前我待这个孩子,既是把她当学生,又是把她当孙女,但聊完天后,我才发现她象征着希望。” 季衡玉象征着希望?什么希望? 闻瓦用浏览器搜索这句话,却发现像他一样注意到这句话的人很少,寥寥注意到的人也没讨论出正确答案。 他把疑惑留在心里,继续下去。 这本书接近结尾时,记载有一件事,是华夏山河收复后季衡玉陪着关雅去扫墓。关雅在书中说—— “当时看着这个孩子给邓先生斟酒,嘴里说出她与邓先生待到山河光复要一同饮酒的约定,我突然理解了邓先生病中为何焦虑,但在病逝前几日,却能放下所有焦虑,每日都乐呵呵的原因”。 闻瓦:??? 一头雾水。 但关雅这句话明显是能和“希望”联系在一起。 闻瓦继续翻阅下去,很快看到介绍季曼玉、庄子鹤的书。 这两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有去找他们的后人征求意见,所以上面的事迹都是比较可信的,而且这本书里还刊登有不少两人从未面世的日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