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吴庄》_走出吴庄(十七)十指连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走出吴庄(十七)十指连心 (第5/21页)

虑各方各面的关系,各方各面的体面,把自己拘束住了。不想说的话也得说,不想做的事也得做。其实是宛若河槽里的石头被碰圆了、磨滑了,世人反倒说你懂规矩识大体……。

    走在雨后的村巷,空气清新,万物如洗。文景觉得一身轻松舒服极了。看看乡邻们一家家破门断墙的情景,文景才进一步感受到针织厂那两位外调人员所谓的“好人家”真不是空泛的概念。赵福贵家的殷实,体现在方方面面。柜子里有十几年之前就旧存的布料(那块外蒙的黑大绒便是明证)。人家的布票还嫌不够使用,偶尔向花不了布票的人家购买布票呢。秋天到了,粮房里仍有当年未磨完的旧玉茭,新旧相见。早饭时,上面蒸了二大王(白面和玉茭面混合的窝头),锅里熬了小米稀饭,婆婆还又在其中下了些龙须挂面。还用胡麻油炝了麻麻花和香椿,喷鼻地香,喝的人直冒汗哩。虽说婆婆是特意待她,可吴庄的一般人家哪儿有这水准呢。自行车、缝纫机、半导体等大的物件自不必说,瞧那小物件:雨伞、雨靴、大小剪刀、大小菜刀、磨刀石、钢笔、信纸等真是用什幺有什幺。一般人家得过且过,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哪儿舍得购置这许多。象文景的娘家,没有外地的亲戚,一般也不写信。文景去了省城,文德给她写信时,也总是从他练习本后面撕上一页纸,把墙上贴过的旧年画翻过来自制个信封。那浆糊呢,常常是娘在饭勺里捏一撮儿玉茭面、加点儿水后,蹲在灶口烟熏火燎搅半天,自制而成。玉茭面粘合度不好,常常是信未寄到,那封口早就开了。与人家赵家俨然是两个水平。再瞧瞧人家那厕所,更比别的人家排场。一般庄户人家都是下面一个大坑、四周圈些矮墙。蹲坑者起身后上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