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4章 国有化 (第1/4页)
在贾似道的主持下,大量的私人股东把股票卖给了官府,但拿到的却不是现银,而是一个半年后兑付的账单。这一手玩得就溜了,用你的股本赚了钱半年后还你。 如果不愿卖,也简单,每个月按月给定息。这个定息不仅低于盈利率,甚至比钱庄的利率还低。这样的情况下基本没人愿意留住手中的股份,都卖给了官府。这样,在贾似道的长袖善舞下,没花一两库银就完成了国家对“襄阳制造”的控股。 欧阳手上那百分之二十多的股份已经无法对抗官府手中的股份,新的股东大会的召开也就成了走过场,黄蓉被免去了董事长职务,改任私方经理,原职务由翁应龙接任。 随后大量的“公方”经理入驻,黄蓉完全失去了话语权,她一怒之下也就辞了职。所幸的是欧阳潇潇在离开前并没有告诉任何人火药、玻璃、肥皂等配方。而是让不同的人负责投料,每次投入定额的料,生产完毕继续分别投料。负责投料的人选择的都是背景可靠而互不相识的人,也严禁他们互相接触,这样除非掌握所有的投料人,配方才有可能外泄。 对于织布机、纺织机也采用了多人维修制,每一个工匠只懂自己负责那一部分,没有人能复制出一台完整的机器。 贾似道虽然要消除欧阳在“襄阳制造”的影响力,但也知道轻重,并没有改变这些规矩。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国有化”改造进入尾声的时候,欧阳潇潇一行人跟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