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_陇雁代云 藏书 诗书环绕,情思桃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陇雁代云 藏书 诗书环绕,情思桃李 (第8/10页)

格提拔,没有倾全国之力装备最精锐的部队,没有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作为偏师,为其扫荡匈奴供他们立功,造化弄人,可他偏偏又遇到了匈奴主力,博望侯张骞没能及时赶到,他们浴血奋战,几乎全军覆没,不想让他出战,不想让他抢去卫霍功劳迎击主力,又被调去偏师,军中没有向导,导致迷路,水草不济,无功而返,他一生七十余战,却被因此问罪,老迈之身不想与刀笔吏对簿公堂,于是

    赵嘉问道:可太史公为何要写他呢?单独为他列传?不偏偏是不能封侯吧?

    王瑗答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岂效穷途之哭?其实我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还想请公子解答。

    为何当时的士卒乐于跟从李将军,而不是与他齐名的程不识将军呢。

    赵嘉愣住,然后回答道:汉朝军制,齐民编户,凡是男子十七,都要服役两年,最后一年前往边地戍守边关。而军中制度严苛,文书繁多,士卒往往苦不堪言,我想起来了,李将军为人体察下情,与士卒同甘共苦,不积家产,往往惠于士兵,而且他行军便宜,只要从军,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大多都是平民,几乎没有成为军官的机会,既然都是一死,何不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所以,士卒乐李广,而苦程不识,乐于为其死,也无怨无悔。

    王瑗道:所以,那么答案呼之欲出了,自古以来,有名有姓的名将常有,而无名无姓的士卒才是最常见的。并不是因为李将军有夺天之功,而是他就是边境峰遂里为国默默奉献一生的戍边人,文景之时,边境之所以安宁,是因为由他们的存在,默默成为了边关埋葬的无名白骨。

    所以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