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中华修古籍_第276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6章 (第2/3页)

次和我提古籍这个题材的时候,我内心是拒绝的。

    因为古籍的现状并不需要我多说。

    话题是严肃的,内核是坚硬的,前景是沉重的。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本人做了1000本史料,堆放在仓库里,只卖出去2本,还是卖给相关专业的博士生。

    对,甚至我还加了他俩的微信(小说里也有这一段)。

    小说中,柏辛树的困惑其实也是我的困惑,柏辛树会被残酷的历史擦伤,我也会。

    精神翱翔于万丈高空,rou体贴地摩擦摩擦。

    接触真实史料的时候,这种困惑与擦伤往往难以避免。历史毫不掩饰的一面多少有些狰狞,历史人物的面纱摘掉以后也比较打击感情。

    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历史的沉重不可逆转,但总有人有勇气做时代的逆行者,做一些当时法理与伦理所不倡导的事,反而守护了人类的重要遗产。

    我们要怎样去解释这样的勇气?道德吗?显然不是。

    放在时间的维度中,可能这样做在某几十年是不道德的,可在下几十年又变成了道德。道德是流动变化的。

    尤其,近代百年是思想大变革的时代,法理与伦理在这百年间经历了无数急转弯。这是思想史上非常有代表性的百年,也是我截取这段史料的初衷。

    所以,我安排左佑佑与卡勒布博士开展了数场针对道德伦理的对话。

    我们讨论伦理与法理的时候,本质上在讨论社会规则。可放在变革百年中,社会规则的反复急转,显然把人抛向无所适从的境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