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三章 征讨安南 (第2/5页)
外地任职。 科举录取结果公布后,当即在江宁城内再次引起一阵喧闹,这一点就此按下不表。 科举过后,苏言也想起了此时在世的几名名留青史的官员,派人前去征辟他们入朝为官,其中一人是清初名臣于成龙,一人是《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另外一人则是与黄宗羲、顾炎武一同誉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 于成龙早在崇祯十二年就参加了乡试,考取了个副榜贡生,征辟入朝为官并未不符规矩,不过苏言也没有一上来就授予他高位,而是将他派往贵州,担任新设立的州县的知县。 考虑到他家中贫困,苏言额外赏赐他白银五百两,并命负责传旨的行人代传口谕,曰希望于成龙报效国家,切莫推脱。 宋应星、王夫之二人也都是有功名在身之人,也都有任官的经历,苏言考虑到二人的专业,任命宋应星为工部右侍郎,任命王夫之为礼部右侍郎。 此时的于成龙正值家境贫寒,全家老小都要靠他做活来维持生计,在收到朝廷的征辟后,听着行人的宣旨和那摆在托盘上银灿灿的白银,于成龙不禁热泪盈眶,领旨谢恩,接受了朝廷的征辟。wap. 不过,他并没有收下皇帝赐予的五百两白银,他对面露惊讶的行人说道:「臣未立寸功,也未为朝廷分忧,怎么能接受陛下的赏赐呢?」 这五百两白银对于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只要他们收下,这样贫困的生活就能改变,但于成龙不愿收下,他想要靠自己的能力赚取。 行人走后,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对皇帝的感激之情毅然离开家乡,到刚刚完成改土归流的贵州任官。 当苏言得知于成龙的选择后,他一时间也是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