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自传_五论幽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论幽默 (第10/13页)

浆沙罗门鱼?amp;quot;

    那富友的发问是紧张之际,我们同情那穷人,以为他必受窘了,到了听穷人的答语,这紧张的局面遂变为轻松了。这是笑在神经作用上之解说。同时另有一说,也是与此说相符的,就是说,我们发笑时,总是看见旁人受窘或遇见不幸,或做出粗笨的事来,使我们觉得高他一等,所以笑。看人跌倒,自己却立稳,于是笑了。看人栖栖皇皇热衷名利,而自己却清超逸,于是也笑了。但是假如同作京官而看同级的人擢升高位,便只有眼红,而不会发笑;或者看他人被屋压倒而祸将及身,也只有惊惶,不会发笑。所以笑之发源,是看见生活上之某种失态而于己身无损,神经上得一种快感。常人每好读骂人的文章,就是这样道理。或是自述过去受窘的经过,旁人未有不发笑。然在被笑者,常是不快的,所以有所谓老羞成怒之变态。幽默愈泛指世人的,愈得各方之同情,因为在听者各以为未必是指他个人,或者果指他一阶级,他也未必就是这阶级中应被指摘之分子。例如论语骂京官,京官读了仍旧可以发笑,或者骂大学教授,amp;quot;温故amp;quot;讲义而四处amp;quot;支薪amp;quot;,大学教授也可以受之无愧,因不十分迫近本身也。所以两方争辩,愈涉及个人,如汪精卫与吴稚晖之对骂,愈不幽默,而易渗入酸辣成分;反之,愈是空泛的笼统的社会讽刺及人生讽刺,其情调自然愈深远,而愈近于幽默本色。

    在这由紧张达到和缓的转变,其中每有出人意外(即amp;quot;逆应amp;quot;)的成分。其陡转的工夫,或由于字义之双关(此系最皮毛之幽默,但也有双关得机警自然,实在佳妙的),有的是出于无赖态度(如上举穷人一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