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_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 第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 第22节 (第9/9页)

事宜,经常会召集秀才献策,只会背书的学生肯定是不够格的。

    古代不比现代,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老师群策群力帮学生把考官出题的心态、目的等方面都给归纳总结得清清楚楚,填鸭似的灌输给学生,只要好好学习的,基本上都能领悟到一点分析能力。

    而大启朝的穷书生哪有这个条件,也许京城或者像江南那样富庶的地区有懂行的指导老师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像他们溪山村这种边陲偏远地区,秀才们大多不事生产,闭门造车,花用着家里的钱读书,直到有一天开窍考上,或者家里供不起为止,也是很令人唏嘘的一件事。

    叶峥在院子里看书,全家的手脚干活的手脚都放轻了,生怕打扰他,其实叶峥自己觉得还成,他这人专注力强,沉浸在书里的时候不容易受扰,说了好几次不用这样,但云罗氏和云爹行动间还是小心翼翼,怀着些对读书人的敬畏。

    叶峥花时间又通读了一遍四书,将上两次秀才试的题目写在纸上,结合原身上两次的破题方式和自身对题目的理解,写了两篇策论,接下来就以此为基础,边看边改,这又花去十几天功夫。

    这天叶峥发现云清从仓库中拿了一小袋稻米出来,放在阴凉地方摊开晾晒,叶峥见了好奇,问他:“清哥儿,你预备做什么?”

    难不成要做麦芽糖?

    不对,想到哪里去了,这可是稻谷。

    云清边翻晒边道:“这一袋是预备下明年的种子,得彻底晾干,马虎不得。”

    叶峥放下笔走过来道:“这里也有选种育种的说法?”之前倒是没听说过。

    云清有些不解:“何为选种育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