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 第120节 (第9/9页)
又好吃的土豆粉红薯粉,凑点钱还能逢年过节买支蜡烛使使。 可以说短短几年,老百姓的吃穿用度里已经缺不了雁云来的这些东西。 雁云州也从一开始的穷山恶水之地,变成了虽住人不大行,但物产还算丰富,里头的人虽然不大聪明,但干活还算可以的地方,雁云州的口碑,那是大大提升了。 可以说沾上雁云州三个字,就类似后世的网红效应,谁都想听听看看,雁云州还有啥好东西能传来京城,丰富一下京城人的生活。 这本《雁云州游记》一开始是在翰林院里小范围传阅,因为里头几首诗正经写的不错。 因着诗,就有人关注内容,一看内容,惊为天人,世上还有这样的地方?那诗又不算啥了。 后头一传十十传百,就一发不可收拾,周纪明文笔老辣,配上一点点幽默,看的人就和看那网络爽文似的,沉浸在里头不可自拔。 从翰林又流到其他部门,其他部门的大人们也欲罢不能。 那段时间,上下朝的大人们互相见面,第一句问候不是吃了吗,而是看了吗,看了的自然是就着话题开始聊,聊综合学院,聊中央水塔,聊滑翔纸鸢,聊云梯。 没有看过的,见别人说得津津有味,自己和个乡巴佬似的听都听不懂,回去也让人打听了紧赶着弄来补补课,翻开之前还不以为然,这一看就钻进去了,梦里都是光怪陆离,第二天迫不及待找同僚去说。 后来连明光帝都惊动了。 明光帝本就对雁云情况格外关注,一听有实际去过雁云的臣子写的游记,当即就要下头人呈上来看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