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30节 (第5/7页)
作为一县之长,不管是治理水患,还是拓荒种粮,总是免不了风吹雨晒的。 眼下的玉冲县其实已经比刚来的时候好了许多。 县衙里房屋不多,裴少淮、裴少津两个小子被安排住在裴秉元的小书房里,裴少淮看见父亲书案上,摆放着潘季驯所著的《两河经略》《河防一览》,还有《水经注》《河防通议》等书,再不是那些诗词歌赋、文章集注,其用功程度可见一斑。 裴少淮本还想着,来到玉冲县,自己前世积攒的学识是否可以一展手脚,略帮父亲一二。如今他略翻看这些古本以后,才发现古人之智者早将以堤束水、以水攻沙、河行旧道等法子归纳得很详实,一一尽写入书中[1]。 他前世并非学水利,岂敢在这些智者面前班门弄斧? 开官路、造新堤、植柳树、拓荒田,父亲治理的法子也很合时宜。相比于防水患,如何在入冬前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似乎更加重要。裴少淮原来想的那些致富法子,至少要等父亲带领百姓拓荒完毕,家里有口粮食了,才有可谈之资。 裴少淮见识了这些,才知道自己差些成了“纸上谈兵”之人,也给了他一个警醒——不管作甚么,首先要遵循现世之道,往后为官亦是如此,他若想运用前世学识,需要结合实际,才能起奏效。 夜里,裴少淮在前院小踱时,发现小亭里,有人在点灯运笔写字。 “小郎君是知县大人家的公子罢?在下李水生,是前来实习历事的学生。” “李监生好,在下裴少淮。” 巧了不是,遇着正主了。只见此人相貌端正,举止得体不轻浮,是个书生模样。 原来,屋内闷热,李水生便到亭子里纳凉,正在写家书,他解释道:“游子在外,老母多有挂念,我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