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天下】(360-361) (第8/12页)
事每日上心,只是腻歪了见那帮冲他吐口水的大臣而已。 如此这般,可见无论皇帝还是大臣,彼此都认为早朝就是个样子货,无干国家大事,可是明末国势日颓,有些不知脑子里想些什么的大臣便将朝会与国家兴亡联系起来,典型代表就是那位被九千岁弄死的东林大佬左光斗,“皇上御朝则天下安,不御朝则天下危,早朝则救天下之全,迟御则救天下之半,若终不御朝,则天下终无救而已矣”,他说这话有理没理,有自挂东南枝的崇祯爷到阴间和他辩论去。 清袭明制,连朝会制度也一并继承,其实从康熙建立奏折制以后,这个所谓每日早朝制度的实用性连脱裤子放屁都算不上了,可人家大清皇帝们宁愿每天身陷在各地刮风下雨百姓兵丁拾金不昧等垃圾奏折的汪洋大海中,也要抱残守缺的死守着朱元璋创立的朝会制度,从这点看,野猪皮的后代们还真算得上大明朝的孝子贤孙。 今天的文武百官们一如往日,朝参已毕便打算各回衙门办公,突然有中使传谕令五府六部大臣及科道官员齐集左顺门。 群臣心中疑惧,前番金水桥听旨,五十几名各级官员位列‘jianian党’,榜示朝堂,这回又要弄出什么动静。 虽有疑虑,又不敢抗命,群臣战战兢兢地来至左顺门,只见门前竖着一柄红罗伞盖,伞下摆着一几一椅,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彬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在几个小太监的伺候下品茶。 见当面并不是刘瑾,群臣暗松了口气,李东阳上前拱手道:“魏公公,不知上谕召我等前来,所为何事?” 魏彬冷笑一声,“李阁老,因为什么你心里还不清楚么。” 不理一脸错愕的李东阳,魏彬起身,阴阳怪气道:“万岁爷交待的差事,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