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3章 看谁更疯 (第2/4页)
数百之众打捞起英雄及同族遗体,附近布庄送来白布裹身,苏州河岸边哭声震天,共计九十三人殉难,重伤十七人。 第一个跳入苏州河的月长清月先生,死了。 他是江南书院的先生,如果不是这场战争,这个时候,他应该在洒落金黄的银杏树下,泡上一壶龙井,向他的学生讲述国学之美。 但,这种情形再也不会有了。 他和他的英雄并肩躺在担架上,子弹射穿了他的躯体,他的血液已经近乎流干,他的脸色苍白如宣纸,但他的手紧紧抓住深蓝色的军装,这是将他们两人捞起时候的状态。 遍地尸骸!我站在被民众用白布不断包裹着的遗骸中间,我热泪盈眶,我浑身战栗。 因为,我嗅到了一丝我们华夏民族曾经的味道。 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甚至还有很多软骨头拿这句话来替自己粉饰。 是,崖山海战之后,滔滔海面浮尸十万,那是我古代中国最有骨气的一群人。 可是,华夏的脊梁骨,并没有因此而断。 今天这一百人,这数百人,这数千人可以作证,我的民族,我的民族精神,他在。 ......” 澹台明月的这篇战地日记在晚间通过电报传遍中国各大城市的报社,被各大报纸刊载,并且,破天荒的没有出现于第二天的早报上,而是直接刊印,在晚间就由报童们向外发售。 整个中国,在当晚八点的时候,就知道了来自淞沪这片小小战场的战况。 ‘我的民族精神,他在!’这句话,也不知激励了多少国人。 自11月1日这一天起,也不知道有多少青年,向父母亲人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