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2 (第2/4页)
的要是还是对徒弟那般苛刻,徒弟很快就能因为别人的收买跑了,像是那些作坊主也是一样,只要手底下的那些匠人还是自由人,你要是还像从前一般小气,那么,他们自然会另寻出路。因此,某种意义上,资方跟劳方也算是形成了动态的平衡,计件工资这种事情也普及了开来。反正对于那些作坊主来说,只要东西卖得好,那么,他们是绝不会亏本的。 在听多了见多了民间这些事情之后,顾家就意识到如今的情况出现了变化。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大多数搞不清楚,这些变化会对顾家产生什么影响。毕竟,出于对于饿肚子的恐惧,大多数的佃户照旧要租种他们的土地,起码这些对他们做地主并没有什么影响。不过,他们很快发现,族中许多子弟对于读书并不热衷了。 即便是顾家这样的耕读世家,能考□□名的依旧是少数。秀才三年考两次,每次一府也就百八十个名额,一个县撑死也就是十几个,总不能这十几个都是顾家出来的吧!而顾家的家学一般会有甲乙丙三个班,每个班都有四五十个人,每次参加考试的少的时候有几个,多的时候甚至二三十,这里头能中两三个,已经算得上是大年了。三年一次乡试,顾家本家十年能出一个举人,那简直是可以在自家街面上建牌坊的。 下面那些族人或许见识不多,但是谁心里头没有一本账呢? 读书的确是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是这个比例其实是很低的,就算是考中了秀才,除非是廪生,顾家才会支持对方继续参加乡试,而寻常的秀才,顾家就算是有所安排,也不过就是在一些产业做个管事,或者干脆就是在蒙学做个先生。只要不出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