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中庸之道 (第2/6页)
望,做最坏的打算。 那么,就牵扯到另一个关键的问题。 一旦他们担心的事情成真,那么接下来的皇位传承,该如何是好? 按理来说,皇帝有子,虽然只是个两岁的小娃娃,但是所谓传承有序,礼法大义在,不应当有什么犹豫。 但是礼法大义,终究要在能保住社稷江山的前提下,再去讲究。 若是社稷倾颓,江山不在,还讲什么规矩? 现在的情况下,国家需要一个能够担当重任,令朝臣百姓都能够信任的国之长君,不是一个还没断奶的小娃娃。 朝廷这十几年来,之所以军备废弛,弊病丛生,最大的原因就是天子幼弱,国无长君。 纵然是有三杨等一干大臣勉力维持。 但是,也仅仅只能是勉力维持而已。 如果继立之君,依旧是个两三岁的幼童,大明的未来前途堪忧。 但是这些话,是万万不能说出来的。 无论是从礼法的角度,还是从情理的角度,都不能说。 从前者来说,无论是立太子,还是皇位传承,都是有理可循,不容混淆的。 而从后者来说,如今掌握京中守备大权的,乃是太后娘娘。 若是提出此等诛心之言,怕不是立刻就会被绑了丢进诏狱。 国家大义,个人荣辱,就这么一下子摆在所有人的面前,容不得他们不得谨慎考虑。 末了,还是于谦最先开口:“臣以为不妥!” 于侍郎说话一向单刀直入,心中决断之后,便无犹豫,叩首道。 “圣母容禀,如今实乃社稷江山,风雨飘摇之际,我朝廷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