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_第37章晋国的再度兴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章晋国的再度兴衰 (第3/8页)

子耳(公孙辄)要求归顺楚国,子孔(公子嘉)、子蹻(公孙虿)、子展(公孙舍之)则建议等待晋国援军,仍然坚持归附晋国。最后,郑国内部降楚派占据了上风,郑国最终又皈依了楚国。

    于是第二年,晋悼公准备伐郑,并召集宋、卫、曹、莒、邾齐等国联合发兵。不久,诸侯的联军包围了郑国都城,郑国非常害怕,于是又派人向悼公求和。而此时,晋国君臣内部的观点也产生了分歧,荀偃主张包围郑国同楚国决战,认为只有彻底击败楚国后才能让郑国诚心归附;而知罃则认为,两强相争,极有可能双方都遭到削弱,因而不主张同楚国力敌,并为悼公制定了“疲楚”之法,从郑国退兵,诱使楚国攻打晋国,晋国则将上、中、下、新四军分为三部分,再加上诸侯的军队,使其轮番进攻楚军,楚军远道而来,本就疲惫不堪,粮食辎重也无法及时补充,再加上与晋国三军以及诸侯军队轮番作战,肯定难以长久支撑。

    晋悼公听取了知罃的意

    (本章未完,请翻页)

    见,从郑国撤兵,稍后在戏与诸侯及郑会盟。但是,在这次盟会上,郑简公没有全部答应晋国的要求,因而不久之后晋国又率领诸侯军队围攻郑国。而楚国因为郑国参与了晋的盟会,以为其与晋结盟,于是也发兵攻打郑国。郑国处于两个大国的夹击之下,狼狈不堪,最后又向楚求和,双方在郑国的都城中盟誓罢兵。

    晋悼公在此次与楚争夺郑国的过程中失利后,并下令暂时息兵,回国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他听从大臣魏绛的建议,将府库中积攒多年的粮食布匹都拿出来贩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