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2章赵氏最后的辉煌 (第5/6页)
不错的,以前赵国还和燕国在军事上有过合作,将领们都能够往来帮助御敌,此次贸然攻击赵国,燕国军队中的许多将士皆不能理解这种做法而心生懈怠;同时燕国丞相栗腹用兵不善,大军来袭,赵国最惧怕的就是60万大军铁板一块,如此赵国军队既不能正面攻击,亦不能各个击破。但是栗腹却将大军分兵几处,希望能够同时出击,全面攻取赵国,奈何最终被赵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赵国的领兵大将可是战国名将之一的廉颇,生平几乎未尝一败,而燕国主将则是栗腹,其指挥才能自然难以企及廉颇。乐间分析得也很有道理,燕国的军士战力并不是很强,很多甚至不及赵国的一般平民。如此,燕国军队就很可能失败了。 而从赵国方面看来,廉颇等著名将领都是从赵国和秦国的战争中滚爬过来的,邯郸一战很好地见证了赵国军力的强势和指挥将领的才华,燕国无论是在军力上还是在将领上,都难以企及;赵国全民皆兵、举国同哀,自然是哀兵必胜;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当时为了防止秦国军队的长驱直入,赵国在邯郸一线组织了一支生力军,cao练严谨,军力强劲,其尚武的国家风气很好地被利用起来。如此,注定了赵军的胜利。 果然,就在燕国大军进驻鄙城,准备大举攻击之时,廉颇便率领大军迅猛攻击,此次赵军同仇敌忾,人人奋勇冲杀,加之廉颇指挥得当,赵军很快就将燕军打败,其主将栗腹也被斩杀。在代地这边,由副将卿秦率领的20万大军,听说主将已经被赵军斩杀,顿时军心大乱。乐乘也当真了得,见此机会,当机立断地号令全军:全力攻击。就像预先已经排练好了似的,燕国军队兵败如山倒,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