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章齐国霸路的开启 (第7/7页)
军援救燕国,还追击千里,不灭山戎誓不罢休,本来就是为了高扬“尊王攘夷”的大旗,树立齐国在各诸侯国之间的声威,自然不愿意为了一些蛮荒的土地背上一个小气的名声。更何况齐国与山戎、孤竹的领土并不接壤,在交通十分不便利的春秋时期,很难控制这么远的疆土,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会被燕国吞并,还不如此时故作大方地送给燕国,还能趁机收买人心。 于是齐桓公对燕庄公说:“敝国离此路途遥远,即使接受下来也是鞭长莫及,你我都是为周天子守卫疆土的臣子,请以天子为重,守好边界,使中原免受侵袭。”燕庄公见齐桓公抬出了周天子的旗号,明白了齐桓公的心意,也就不再推辞,接受了下来。 齐桓公此行灭掉了孤竹国、驱逐了山戎的势力、解救了燕国的亡国危机,在各诸侯国间声威大震,完满地达到了目的,于是十分满意地班师回国。燕庄公对于齐国来援的义举非常感激,于是便亲自为齐桓公送行,久久不愿分别。直到进入齐国境内的长芦(今河北沧州北),才依依不舍地分别。 根据周礼规定,没有周天子的命令,诸侯相送不可以出国界,送齐桓公入齐境虽然是燕庄公自愿的,但却也是齐桓公的大大失礼。为了显示齐国的大国风度,也是为了收买人心,齐桓公当即下令,就地划沟为界,将燕庄公走过的五十里土地全部划归燕国。 在那个年代,终归是名声声望更重要。 援救燕国、追击山戎是“攘夷”,划沟为界,赠土于燕是“尊王”,齐桓公这一招尊王攘夷玩得十分高明。从此之后,燕国成为了齐国比盟友更加忠实的邻国,而齐桓公也在诸侯之间声望日隆,隐隐有霸主之势。 (本章完) /104/104501/28130717.html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