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_第195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5章 (第2/3页)

啊!”

    字句多么浅显,好背好写!

    北宋。

    被满屏易错字糊一脸的苏轼面无表情地动了动嘴角:“我的诗文,有那么难默写吗?”

    一向非常自信的东坡居士开始怀疑自己了,他先前明明自忖自己的诗文中没什么易错字啊!怎么现在成最多的了?!

    接到自家兄长求助一般眼神的苏辙别开了脸,唇角抽动,不行,不能笑,兄长已经很受打击了。

    “咳咳……”苏洵出来打破尴尬,“百代殊隔,不熟悉是难免的,后人敏哲,只要细心记默,总能写对,楚姑娘不过是理性提醒罢了。”

    “话虽如此……”苏轼望天,在心里默默补上了后半句,“我这样,不会招人骂吧!”

    非常具有危机意识的东坡居士想了片刻,终究还是不愿牺牲字句表情达意的准确性,改是不可能改的,要不在诗文后附上一些僻字的记忆方法吧!

    后世考证发现,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不少诗文结尾都会另附些许字形、字义的讲解,是北宋古文字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当然,更多需要背诵默写的学生则含泪表示,这样通俗易懂看一次就不会忘的讲解一定是苏大文豪心疼他们送下的福利。

    ——东坡居士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人!

    【回到正文。前面我们说,苏轼有儒家士子的底色,又融合了佛道两家的精神气质,这三家思想共同构筑了他的精神高地。这一特性在《赤壁赋》里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是细究下来,《赤壁赋》的穷通之理中,似乎也有一个漏洞。】

    前面才夸完苏轼的欧阳修不高兴了:“哪有漏洞?”

    其他人也是倏然一愣:“难道有什么遗漏的吗?”只有身在辋川的王维执起一盏茶,眸中似是惊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