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_第126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6章 (第2/3页)

看,后人该是认为,封建思想压抑了人性。

    “可是……”他心中困惑不已,“个性若不加以约束,岂不是天下大乱了吗?”

    【钱理群老师曾经反对过一个线性的作品分析模式:时代是苦闷的,作家必定时时处处陷入单一的苦闷之中,他写出的每一篇作品必然充满单一的苦闷感。

    这种定势思维当然是错的,虽说文变染乎世情,但作家是复杂的,郁达夫悲凉、颓废的审美趣味,自然也不全然归结于时代。

    有传统风致的影响,又有身世心理使然,还有异国美学的渗透,更兼时势的风云激荡。这四点统一于一个文本之中,形成了《故都的秋》独特的韵味表达。

    或许因为年龄原因,我们现在还有些难以理解,可人生之悲凉,不理解未尝不是好事呢?且记取他的文字吧,或许有朝一日,你会有突然被击中的感觉。

    好啦,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来看段视频放松一下。】

    图标点开,悠扬的音乐传来,映入眼帘的是碧瓦飞檐、雁塔高耸,红叶染遍山林,两辆已然眼熟的“铁盒子”在林荫道中相对驶过;

    金黄的银杏叶铺满校园,石桌旁游人悠闲地品茶,含笑注释着一个幼童捧起满手黄叶,往空中一撒;白墙黑瓦,舟舸过桥;

    长城在山色里巍峨、稻浪于秋风中翻涌、累累硕果飘香在枝头,又被喜笑颜开的农人摘入筐中……

    “真美啊……”有人情不自禁地感叹。

    这不是郁达夫笔下的秋天,但却是那样蓬勃、夺目,令人神往,竟是将万古的悲秋情绪都荡去似的。

    柳宗元的心情忽然开阔:“梦得兄,我懂你的诗了。”

    也懂了那个人的诗,万类霜天竞自由,秋,也可热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