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光字片 (第3/4页)
镜头很少。模模糊糊只记得“仁义礼智信”五条小街的名字,至于小街究竟是如何布局的,他是一点概念都没有。 从调到光字片清运垃圾那天起,陆天才算是真正走近光字片,从别人口中,也知道了一些光字片过去的事。 …… 闯关东的时候,因为饥荒,也因为战乱,从山东、河北、河南、山西拥来了大批流民涌入了吉春市。他们都是身无分文的中国贫穷农民,没钱建起哪怕稍微讲究一点儿的家园。何况他们中许多人并不打算长期扎根,有朝一日还是想回原籍的。于是就地取材,挖土脱坯盖起了一片片泥墙草顶的临时之家。 半短短几年中,出现了一排排泥草房,像农村似的。最初的街道开始形成,正如农村也有村路。 解放后,光字片发生了极大变化。 若以五十年后的中国城市建设速度而言,当年的城市进程是不足论道的,也可以说是缓慢的。但在这个时候,光字片的老百姓都觉得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光字片的面貌还没有无任何城市特征,往最好里说也只类似于三四线城市的城乡接合部。 可城乡结合部毕竟也有个“城”字,这个“城”字在这个年代,简直太重要了。 光字片由狭窄的土路形成的小街,终于无一例外地有了街名。 都是很阳光的街名,电视剧中的光仁街、光义街、光礼街、光智街、光信街正是这五条街名。 住在这五条小街的人家,家家户户也有了门牌号。 除此之外,每条小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