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日常生活_第6章 社会篇:古人工作,什么行业最赚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章 社会篇:古人工作,什么行业最赚钱 (第37/43页)

士。庶吉士并非正式官职,相当于实习生,在翰林院跟高官学习为官之道。进士的次优出路是留在北京到朝廷各部门做官,即做京官。明清时期官场有个说法:“人中进士,上者期翰林,次期给事,次期御史,又次期主事。”翰林是最佳选择,去不了翰林院也要到中央各部任职。进士最差的出路就是到地方任职,一般从知县这个级别做起。也就是说,考中了进士,最差也能弄个县长当。

    以上就是以明清为例的科举考试全套流程。看完是不是心潮澎湃,也想穿越回去考个进士?但要做好心理准备,考进士没那么简单,也许你考到80岁都考不中。清朝时山东就有个叫王服经的进士,考中那年已经84岁。清朝江苏还有个名叫王岩的读书人,86岁通过会试,还没来得及参加殿试就去世了。这两位读书人真正做到了“活到老考到老”!

    64 古人有身份证吗

    身份证是今天国人证明自己身份的重要文件,外出办事时必须携带,否则寸步难行。那古人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呢?古代也有身份证吗?

    古人的确是有“身份证”的,但一般不是每个人都有。在古代,政府官员在执行任务时需要证明自己的身份。所以,古代有“身份证”的大部分都是官员,这种身份证属于职业身份证明。全民持有身份证的制度,似乎只在战国时的秦国出现过,其创立者是商鞅。

    战国末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为了有效控制民众,商鞅发明了一种“照身帖”。据说这种照身帖由一块光滑打磨的竹板制成,上面刻有持有人的头像及籍贯信息。秦国人必须有照身帖,如若没有便会被认定是黑户或者外籍非法逗留人士。商鞅还规定:民众出行或者投宿旅店时必须携带照身帖,否则关口不可放行,旅店老板亦不得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