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日常生活_第6章 社会篇:古人工作,什么行业最赚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章 社会篇:古人工作,什么行业最赚钱 (第42/43页)

历史,我们应该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应该把人物脸谱化,而是要将历史人物全面还原——有则有之,无则无之,不能简单扣帽子了事,更不能为了我们想要得到的价值观而刻意回避历史真相或制造历史假象。宋徽宗和蔡京,可能算不得后世人眼中的“明君贤臣”,但其对古代社会福利事业所作的贡献并不能因此被否定。

    66 古代的孤儿院

    上一篇我们讲了古代的社会福利机构,这一篇我们将其中很有代表性的儿童福利院详细说一下。

    宋代的儿童福利院叫作“慈幼局”。慈幼局可以视为世界上最早的官办孤儿院。慈幼局的出现,与我国自古就有的一个陋习有关,这个陋习就是溺婴。

    溺婴之风在中国由来已久,指的是孩子出生后大人不想养,就放在水里溺亡。古代的溺婴行为多是针对女婴,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有之。《韩非子》中就有“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的记载。宋代的溺婴行为也很常见,苏轼的《东坡志林》里记载:“鄂渚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尤讳养女”“近闻黄州小民贫者生子多不举,初生便于水盆中浸杀之”。古人溺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古代避孕措施欠缺,很多计划外生子不想抚养;二是古代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生了女孩也不想养;三是一些穷苦的人家,经济拮据,生了孩子养不起。针对溺婴这种非人道行为,政府设立了“慈幼局”,用官方抚养的办法减少溺婴行为。

    元明两朝,官方的孤儿收养行为一度中断,直到明朝末年有所恢复。到了清朝,脱胎于慈幼局的育婴堂开始普及。我们可以通过清朝育婴堂的运行方式来窥视一下中国古代的孤儿院。

    育婴堂接收婴儿时会记录到达时间,婴儿的五官四肢状况,还会询问婴儿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