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在秦时_第六十二章 九歌前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九歌前奏 (第1/4页)

    “终于写完了。”陆言吹了吹墨,把笔放下,伸了个懒腰。

    “公子,这又是什么震惊天下的文章啊?看你为了这一篇,前前后后忙了快有……一年了吧。”具霜接过陆言手中的书简,把纷乱的其他资料收拾整齐。

    “这是,跨越千年的思想碰撞。”陆言看着这篇成稿,有恍如隔世之感。

    《论人生在世》,一套讨论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的论述,分为两个层次、三个发展阶段。

    两个层次:

    一是“天人合一”,人与世界相通相融。这也是当世最最主流的思想。二是主客二分,即将人与世界分离对立,以人为主体,世界为客体,人通过认识世界,达成天人合一。

    三个发展阶段:

    一,“前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不重视区分主客体,也就认识不到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支配作用,不重视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不利于科学的发展。我国古代科学(科学,不是技术)不甚发达在于经济、政治诸多影响,但是这种思想主流,也是有重大关系。这种思想也是这个时候百家的主流思想。

    二,“主客二分”。明确地将主体与客体分离对立,发挥人的主体性,主动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以达到主客体的统一。这是近代哲学之于古代的一大进步。大大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三,“后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不抛弃主客关系,同时却又重视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感悟,比之第二种又有所超越。

    这对当前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了两大步的超越,这个超越原本要用几千年的时间来完成。

    这可以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