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3章 战绳训练 (第1/7页)
在秦战的记忆中,无论是拳击、散打还是泰拳,出拳总要蹬地、扭腰、送胯,将腿部、腰部、背部的力量全部发挥出来,因此尽管他已经仔细的观察过虚拟人了,出左拳时身体仍是不自觉的向右扭胯,脊柱也离开了中线。 没关系,再来。 这次他有意识的控制着胯部,以肘部催动左拳缓缓的沿肋部至心窝前一拳处,看看虚拟人,绿色的;直线进攻、拳头不要放平,胯不要动,扭腰出拳! 又错了! 老秦用力的嘬着嘴唇,又一下一下的咬,开始仔细的回忆。虽然虚拟人就在身边,随时可以让它再演示一次,但他认为除非实在想不起来,否则还是自己回忆起来的印象才会更深刻。 他记得,虚拟人出拳时,腰、胯似乎……都没动?可是这不合理啊!这样出拳,身体的力量不能完全发挥,仅凭手臂发力恐怕连拳击的前手次拳都比不上,打出去给人挠痒痒? 自站桩以来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如何将散乱的力量整合为一体。已经学到的二字钳阳马、下交叉耕手、上交叉摊手,哪一式都是将全身的力量层层递进。滚手?滚手难道不是变招的过程吗? 想不明白就暂时放下,毕竟“形”的修炼才刚刚开始,起码成功一次之后,系统才会开启生物电模拟,到那个时候自然就明白该怎么发力了,如果还不明白再问也不迟。 同样的问题继续出现在击实后拳面的倾斜上、转腕的角度上、甚至出拳和收拳依循的中线上。 为什么拳头要立着? 为什么最后一刹那拳面要倾斜? 转动手腕有什么用? 从肋侧直接出拳不好吗?为什么还要先挪到心窝、再催发出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